欢迎访问CEO资讯

引才留才需要软硬件结合(创新谈)

企业品牌 2022-07-25 创始人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引才留才不宜单打一、搞一锤子买卖,而要切实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科技创新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围绕如何激励创新创业这一重点,既要在“真金白银”等硬件方面拿出诚意、有诺必践,也要在创新机制、人才服务、文化氛围营造等软环境改善上精耕细作

  

  又是一年毕业季,盘点今年各地引才留才的举措,与前些年相比有一个可喜的变化:除了在薪资补贴、落户住房等“真金白银”上各显神通,更注重在机制创新、人才服务、文化氛围营造等软环境改善上下功夫。比如,河南省三门峡市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服务链”,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成都市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高校院所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创办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在蓉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市场化专业运营机构探索“按份共有”结构下的成果转化模式。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引才只是招才引智的第一步,如何留住人才、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创新创业,进而为本地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才是打造人才高地的最终目的。因此,引才留才不应单打一、搞一锤子买卖,而是要切实尊重人才成长、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围绕如何激励创新创业这一重点,既要在“真金白银”等硬件方面拿出诚意、有诺必践,也要在创新机制、人才服务、文化氛围营造等软环境改善上精耕细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环境与人才的关系好比是作物与土壤:种子的发育、作物的生长都依赖于土壤,贫瘠的土壤不可能培育出壮实的作物……人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环境,包括鼓励创新的科技体制、着重能力培养的教育体制以及正气理性的浓厚学术氛围。”这一观点,对于营造软环境、更好引才留才不无启发。

  营造软环境,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研经费使用、课题立项评审、人才评价标准、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为激活人才创新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上述举措在落实落细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各地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出实招、真招,早日打通“最后一公里”,充分释放政策红利,进一步增强科技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

  营造软环境,也要在营造方便快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做文章。不同于高校院所的实验室研究,创新创业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具有很强的经济属性,所需要的要素和涉及的环节更多,是不折不扣的系统工程。推动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相关政府部门除了要在“放管服”改革上继续发力,还应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和配套支持,努力营造公平竞争、劳有所得、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让各类人才真正实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营造软环境,还应把重才、爱才、惜才的理念落到实处。当前,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日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要把共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部门应转变观念,在相关事宜上因才施策、强化服务,在全社会营造重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让科技人员集中精力做研究、心无旁骛搞攻关。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5日 19 版)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CEO资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苏B2-20221286

苏ICP备2022030477号-13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