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EO资讯

这些给《纽约时报》做游戏的开发者决定罢工

休闲消费 2024-11-25 user15688

老牌报纸“隐形”却重要的业务。

11月4日,也就是美国大选周的第一天,《纽约时报》技术工会的600名员工因未能与管理层就薪资等问题达成一致,宣布进行罢工。

作为罢工的一部分,他们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寻求《纽约时报》读者们的支持,希望他们能加入到这场与管理层的对抗中来。

而在这些面向读者的呼吁中,最核心,也最重要的一条便是:请大家不要去玩《纽约时报》的游戏!

技术工会的成员并不包含编辑与记者技术工会的成员并不包含编辑与记者

——等等,所以《纽约时报》原来还是家游戏公司?


1

2020年底,一款名叫《Wordle》的益智小游戏突然风靡网络。游戏的玩法很简单,就是根据提示猜单词,这与《辐射4》中破解计算机时遇到的小游戏有些类似。

《Wordle》的游戏规则《Wordle》的游戏规则

游戏内部没有任何社交功能,于是玩家们选择将自己的成绩发到网上,一时间,推特上便被这种由三色格子组成的方块刷屏了。

这本来只是美国开发者Josh Wardle在闲暇时做的免费小游戏,但在半年后,知名媒体《纽约时报》突然宣布花费数百万美元将其收购。

这笔交易令游戏圈和媒体圈的人都大感意外。不过,当《纽约时报》将这款游戏带到其自家手机应用“NYT Crosswords”(纽约时报填字游戏)后,人们才发现,这家老牌报纸原来还是个隐藏的“游戏大厂”。

或许是为了强调这一点,2023年,《纽约时报》还特意将应用名称改为了更加直白的“NYT Games”(纽约时报游戏)。

打开“NYT Games”便可发现,包括新收购的《Wordle》在内,《纽约时报》早已运营着多款游戏,不过这些游戏与我们熟悉的那些大作或独立游戏略有不同,它们具有浓厚的“报纸特色”。

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与应用同名的《填字游戏》(Crosswords)。这款游戏已经知名到无需费笔墨去介绍,从1913年诞生起,就一直是各大报社的宠儿。早在纸媒时代,印刷在《纽约时报》报纸上的《填字游戏》便是其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即便在中国,也称得上风靡一时,家喻户晓。

填字游戏也曾被国内报刊引进填字游戏也曾被国内报刊引进

2009年,《纽约时报》就将《填字游戏》带到了iOS平台,不过很长一段时间,这都是《纽约时报》唯一的一款游戏。但在2014年后,它们加快了推出新游戏的速度,其中有许多还是完全没有报纸游戏背景的全新原创游戏。

早期的iOS版《填字游戏》早期的iOS版《填字游戏》

为此,他们建立了一个游戏团队,专门负责新游戏的设计与测试。其中一名设计师Sam Von Ehren在采访中提到,在2020年时,团队规模已达到40人。

这些新游戏同样反响良好,一款名为《拼字蜜蜂》(Spelling Bee)的小游戏就曾经成为过爆款,游戏要求玩家用给定的字母组成尽可能多的单词。组成的单词越多,分数也就越高。

《纽约时报》也一直在尝试新的可能性,让经典游戏与新技术相融合。

《纽约时报》在2020年曾推出过《AR版填字游戏》《纽约时报》在2020年曾推出过《AR版填字游戏》

现在,《纽约时报》已有9款游戏,多是些益智类游戏。对于重度游戏玩家来说或许有些平淡,但这些轻量游戏让玩家很容易养成习惯,每天醒来都先要玩上一局。

同时,作为老牌媒体,《纽约时报》深谙社交的技巧。所有人每天收到的题目都是相同的,这意味着,游戏玩家可以毫无障碍地互相交流。在推特上,炫耀当天的成绩成为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在分享中获得的成就感与归属感或许比游戏本身还让人着迷。

虽然现在《纽约时报》的游戏搞得风生水起,不过其实,在上个世纪初期,当填字游戏刚在报社间变得流行时,《纽约时报》还曾发文批评过这种娱乐方式,称其“是一种对时间罪恶的浪费”。如今看来,连《纽约时报》也逃不过真香定律。

“填字游戏狂热破坏家庭”,摘自1924年12月11日的《纽约时报》“填字游戏狂热破坏家庭”,摘自1924年12月11日的《纽约时报》


2

当我们将《纽约时报》视为一家游戏公司时,技术工会的罢工就显得不那么令人意外。类似的事件在很多地方都发生过,而这次员工与管理层的矛盾也依然是老生常谈那几点:裁员问题、薪资问题以及是否继续远程办公。

这场罢工显然经过了精心准备,工会成员选择了媒体最忙碌的时刻罢工,以制造更大的“混乱”。

不过,他们的另一个举措就有些不那么容易理解。看起来游戏只是《纽约时报》一个无足轻重的副业,为什么罢工者们要将其摆到如此高度,特意呼吁读者别去玩呢?

其实,如果从财务的角度看待此事,会更容易得出结论。

与常见的国内媒体不同,《纽约时报》网站与应用中的服务并不是免费的,需要定期付费订阅会员才能使用,而其订阅机制非常复杂,新闻、烹饪、音频、游戏等栏目各自都有独立的订阅服务,此外还有一个包含一切内容的“全访问订阅”。根据《纽约时报》2023年财报,这些订阅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68%,甚至远高于传统的广告收入。

《纽约时报》现有的订阅选项,“仅订阅新闻”已在2024年被取消《纽约时报》现有的订阅选项,“仅订阅新闻”已在2024年被取消

并非所有读者都是来看新闻的,只订阅新闻服务的用户人数一直在下降,仅在2023财年就减少了约120万,以至于《纽约时报》在2024年取消了这一订阅选项。但总订阅人数却在不断攀升,这主要来源于快速增长的游戏订阅与“全访问订阅”用户数量。

仅订阅游戏服务的费用是每月2美元,而“全访问订阅”前半年的订阅费用也仅为每月2美元。不难想象,被游戏吸引而来的用户很可能转化为“全访问订阅”用户,并由此成为《纽约时报》的忠实读者。

因此,技术工会呼吁玩家不去玩游戏,其实是四两拨千斤的一招。

《纽约时报》在财报中表示,希望能在2027年达到1500万订阅人数,而游戏被他们认为是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看似不起眼的游戏事实上已成为了《纽约时报》重要的收入与订阅增长来源,而且也对《纽约时报》的品牌塑造有极大帮助。用他们自己的来话说就是:“我们其实是一家游戏公司,只是偶尔写点新闻。”

“别玩《纽约时报》的游戏”这句话,可没有听上去那么绵软无力。


3

实际上,纽约时报的游戏每天都有约260万的活跃用户。为了让响应他们呼吁的玩家们能继续玩上游戏,技术工会很快上线了免费的社区版游戏网站。在没有了束缚与限制后,网站上还出现了许多奇怪的新游戏。

比如其中有一款叫《工会大冒险》(Guild Adventure)的文字冒险游戏,通过短小的剧情讲述了一个《纽约时报》新员工从入职到被压榨,最终加入罢工队伍的故事。

这些早期街机风格的新游戏谈不上有多少游戏性,更多是一种宣传工具。

作为由游戏开发者组成的工会,技术工会非常了解如何利用游戏来宣传他们的主张。他们甚至会在每天晚上开直播,一边聊他们的罢工进展,一边在守望先锋里开黑。

这些举措收到了很好的反馈,在罢工开始后,不少忠实玩家们站到了开发者那边。“别玩游戏”的呼吁得到了广泛响应,也正是在这时,人们才发现这些益智游戏的粉丝有多么硬核。

一位读者表示,为了支持罢工,他中断了连续游玩填字游戏718天的记录;另一位读者更是连续游玩了1399天,也就是接近4年。

也有些玩家另辟蹊径,试图寻找游戏的替代品。幸好,这些游戏的机制都很简单,玩家们甚至可以通过发群聊消息来玩。

更多的玩家则是一起向《纽约时报》施压,希望管理层能尽快与罢工员工达成协议,好让它们能继续安心玩游戏。


4

这场罢工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这固然不是一个关于媒体的故事,但本来也不应该是个关于游戏的故事。

工会成员对自己的定位是“我们负责制作那些成就了《纽约时报》的工具”。除了游戏,技术工会的成员还需要开发和维护《纽约时报》的网站与手机应用,而这才是他们的主业。

可随着罢工的持续推进,无论是罢工者还是支持者,都将目光放在了游戏上,几乎没有人关心罢工期间,选举能不能顺利报道,或是《纽约时报》的网站与应用是否还能正常运转。

技术工会的自我介绍技术工会的自我介绍

说到底,新闻总有地方可以看,游戏才是核心竞争力。

《纽约时报》的付费模式在美国其实并不少见,《华尔街日报》等大报同样依靠线上订阅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即使在国内,包括《财新网》在内的一些媒体也在依靠其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推广订阅服务。然而,几乎没有媒体能像《纽约时报》一样拥有如此多的“非新闻服务”,并成为其独特的招牌。

此外,其实在《纽约时报》这家非主流游戏公司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玩家群体。

根据独立市场调查机构Gitnux的报告,《纽约时报》读者的年龄中位数为48岁。在一些采访中,《纽约时报》的设计师也表示,他们做过一些看起来更受年轻人喜欢的游戏,但效果并不好。

换言之,《纽约时报》或许是最受中老年美国人喜欢的“游戏开发商”。这些中老年玩家通常被认为不怎么玩游戏,并被主流游戏行业忽视,但其实,他们有自己的游戏方式。

这场持续了一周的罢工已经临近尾声,技术工会发表声明,表示经过一场成功的选举周罢工后,他们会在11月12日重返工作岗位,“不玩游戏”的呼吁也随之取消。

但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工会表示他们还将继续与管理层抗争,或许未来,新的罢工还将卷土重来。

也许这次罢工不像之前的游戏公司罢工或配音演员罢工那样,会对我们造成很大影响,但若迟迟无法达成协议,终究算不上一件好事。

毕竟,《纽约时报》游戏的忠实玩家要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更何况,在那不太起眼的角落,总得有人去维护《纽约时报》的新闻网站和应用吧。


(来源:游研社)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CEO资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苏B2-20221286

苏ICP备2022030477号-13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