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EO资讯

将“绿美”绣入蓝图 广东为何“值”此青绿?

娱乐休闲 2023-07-09 创始人

盛夏七月,广东湛江金牛岛,潮水涨退间,一片片红树林宛如散落的绿色宝石镶嵌在浅海。行到水穷处,但见白鹭蹁跹——在地球上不少角落已悄然消失的红树林,如今却在中国岭南找到了它们繁衍生息的乐园。

湛江红树林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他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为后代计,为长远谋。在岭南山水间下好这盘绿色发展大棋,广东念兹在兹,举棋落子间,在顶层设计上持续发力: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开篇即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省改革发展全过程各个领域。“生态优先”如今已经成为广东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得以一以贯之。

将“绿美”绣入发展蓝图,广东在展示一个经济大省“绿色担当”的背后,擘画着怎样更加深远的“绿色考量”?

向绿色要“纵深”

推窗见绿更具深意

就在几天前,新修订的《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大到提高森林保护管理工作法治化水平,“小”到古树名木受到损害时应如何处理,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时隔26年的再次修订,更加精细的保护条例,折射出的是广东更加精准发力植绿护绿扩绿的生态观念新转变。

“经济第一大省”“制造业大省”这些都是广东最为鲜明的标签。然而,从气象卫星的角度看,珠江奔腾而下,南岭气势磅礴,粤港澳大湾区也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广东,同样也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生态岭南、森林大省。

“原始森林”与“城市森林”并存,如何确保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出现“人进林退”的现象?

“绿美广东建设在更高视野下提出,正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夯实绿色底色,向纵深发展,不再局限于‘量’,而是提高生态建设工作的整体质量。”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说,绿美广东,眼光不再局限于一树一木的葱郁,而是着眼于整片森林的繁茂;不再只专注于“含绿率”的提高,而是针对尚存的森林质量总体不高、结构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从更宏观的视角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广州城区

与此同时,如何找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成为先行广东的破题关键。从去年12月审议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到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广东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愈发明晰。

“广东不少村镇的山地资源、林业资源其实相当丰富,但是缺乏合格的治理主体、经营主体,由此导致林业经济总体发展偏弱。”广东省林学会林业经济与碳汇专委会秘书长段伟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出后,广东大部分村镇的林业经济有了规划,有人经营,在统筹协调之下,有望迎来发展“爆发期”。以广东现在的1.42亿亩林地来计,如果2/3用于蕴蓄“绿水青山”,1/3用于现代林业开发,则有近5000万亩林地可以变成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十年磨一“绿”

是绿色也是发展“底色”

“这张照片,是在距离广州50公里之外的另外一座城市——江门拍摄的,大家能够清晰看到广州塔,这说明我们广东的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去年年底,粤港澳三地首次联手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除了经济相关部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徐晓霞也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大会宣讲环节,向全球客商推介广东生态环境。把生态环境当作招商“卖点”,这在全国招商热潮中并不多见。

广东清远连州市乡村

徐晓霞开篇就用“跳出广州看广州”的形式,让来宾直观感受大湾区大气环境治理的转变。而感受广东近年来生态环境变化,同样需要跳出广东,从全国维度来比对观察。

曾几何时,广东以全国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8.9%的常住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造成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其环境承载力,广东生态环境建设任务之重可见一斑。

看得见的广州塔背后,是看不见的治理恒心。

广东是全国最早建立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的省份,率先推动珠三角城市间的联防联控,统筹推进珠三角大气污染。

久久为功下,去年,广东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20微克/立方米,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在全国“三大经济圈”中率先进入“1字头”(19微克/立方米)。

广东森林萤火虫

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广东态度更加鲜明:不仅要继续将“绿美”进行到底,还要撬动绿美观念深入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在全产业中贯彻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如今,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现货交易规模已经连续十年居全国试点第一。通过金融手段,挖掘森林碳汇价值,广东也探索出了点“绿”成金的新路径。在广东省碳普惠试点地区,通过科学造林护林以增加绿色碳汇等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已被允许接入碳交易市场。

机制先行、治理创新的溢出效应正日益转化为广东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红利:大气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全国,重要湖库水环境质量常年保持优良......广东亮出“生态好牌”,以“含绿量”赋能“含金量”,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近悦远来”中频频出彩。今天,绿色已然成为广东发展新底色,深深融入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

向绿色要动能

未来产业锚定“绿美”谋“破圈”

不久前,被誉为“湾区后花园”的广东河源万绿湖迎来开渔。50多艘渔船扬帆出“湖”,当天即满载而归。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起筷分享了这份丰收的喜悦。

万绿湖开渔

与传统养殖不同,这里的鱼获大部分来自禁渔期的增殖放流,其关键作用在“鱼”不在“渔”:不投放饲料,人放天养,以鱼净水,最大限度发挥鱼类对水环境生态修复的功能,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少了些“人定胜天”,多了些“道法自然”。看似随性,实则是近年来,广东生态发展观念的重要转变。

四季皆绿、处处皆绿,全国极少数位于城市边缘的生态旅游区,数十年间维持优质水源,以一湾清水滋润南粤……对于整个广东而言,万绿湖可谓“只此青绿”。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却又不能“只有青绿”:环境的优化和保持,也推动了包括“开渔节”在内的多种生态旅游形态在这里落地兴旺。万绿湖畔的这场生态探索,让人们看到了广东绿美生态建设中的新探索: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找到发展机遇。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今天已经成为绿美建设中,广东最为深邃的思索。

汕头南澳风电

进入7月,汕头南澳海域海风劲掠,万顷碧波间,数十台风电机组整齐列阵,白色扇叶迎风转动,顷刻间将阵阵海风转化为清洁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在广东沿海地区,这样的海上风电项目延绵千里,几乎筑起了一道白色海上屏障。

在这个中国海岸线最长、海疆最广的省区,海上风电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乘“风”起势一批批大湾区的零碳智慧工厂、园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以行业龙头的绿色工厂为端点不断向上下游延伸,牵引出一整条绿色低碳的产业链广东以“绿”探路,孕育下一个万亿级产业。

纵观这场发生在南粤大地上的绿色变革,不仅“风”光无限好,在产业发展路径上,同样“绿”意盎然,展示出旺盛的产业生命力。焕发勃勃生机:截至目前,广东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04家,绿色工业园区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9家,绿色制造名单总数居全国首位。以绿美广东为引领,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绿水青山间抉择发展,广东用绿色撬动未来产业,将“绿美”绣入发展蓝图。广东,“值”此青绿。

(总台记者 林丽丽 孙冰)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CEO资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苏B2-20221286

苏ICP备2022030477号-13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