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习话】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这段话出自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为政之道,民生为要。在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热点民生领域,每家每户的具体关注点都有所不同。面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党中央始终坚持“重点论”,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精准识别每个发展阶段最突出的难题,发挥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扎实补齐一个又一个民生短板。
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关键在于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工作着力点在于困难群体和落后地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将宝贵的公共服务资源向困难群体倾斜,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以2022年为例,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到3278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517万人。在教育与托幼方面,全国新增城镇义务教育学位500余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达到24.57万所,特殊教育学校共计2314所。在社会保障方面,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3.68亿人,覆盖了96.8%的人口,并为2687万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全国已有87.7%的县医院达到了二级医院能力,45.6%的县医院达到了三级医院能力;养老机构达4万个,养老服务床位822.3万张。在住房方面,全国累计改造5.25万个老旧小区,惠及876万户。这些数据仅是2022年民生成绩单的一小部分,数字的每一点提升都意味着更多的民生困难有所缓解、更多的民生短板得到补齐、更多的公共服务实现普惠。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就是主题教育五个具体目标之一。各地区各部门要不忘初心使命,坚持群众路线、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检验,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要立足本地实际,努力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满足群众更高质量的发展需求,努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盼头。
本期特约专家:田志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