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育未来,第五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举行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1月7日,第五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举行。论坛主题为“元宇宙•永续性•积极心理:教育之未来”。来自多地的教育工作者参加了交流。
一丹奖是全球最大教育奖项。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朱永新和斯坦福大学教育学荣休教授琳达·达林哈蒙德在论坛上讲述了他们对于教育前景的展望。
朱永新在演讲中指出,迫切需要对教育进行反思,教育需要新的转型。针对当前时代背景与转型趋势,朱永新介绍了“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新教育倡导为生命而教,拓展生命的长宽高;倡导建设数码社区,培养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倡导家校合作共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国际理解教育,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建立新型学习中心,构建从摇篮与坟墓的终身教育体系等。
琳达·达林哈蒙德教授分享道,人类正在经历公共卫生危机、经济危机、气候危机,技能需求的变化速度超过了教育系统的反应速度。传统学校教人的标准,比如分数,在硅谷公司的招聘中实际上没有起到特别大的参考价值。而真正有参考价值的是“学习能力”,就是能够找到相应的资源,并用这些资源去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能够和他人协作,一起去计划和实践,去管理自我和整个流程,去改善成果,有不断持续学习的能力。
积极教育与正向教育,这是最近在全球流行的概念。香港大学教与学评估及测量组总监、国际积极心理学学会教育部主席赵玥在论坛上表示,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幸福的学科。学习和幸福这两个词不冲突,而是互相促进的。她表示,学习好的人通常更幸福,高幸福感的孩子通常学习好。这是在很多积极教育研究中得到验证的。
华东师范大学涵静书院积极教育(中国)中心副主任韩敏介绍了他们团队的一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学习成绩、不同状态的学生,大脑状态不一样。好学生没有明显不喜欢的科目和任务,好动的学生有非常明确不喜欢的任务。“学霸”的右脑非常厉害,针对不同的任务,能够很快匹配大脑状态,进入到高质量的稳定状态。好动的学生不是不会用大脑,而是对不喜欢的事情有很明显的抵触和压抑情绪,很快进入到疲劳,这就损害了专注力。
基于这样的研究结果,韩敏建议老师和家长,放下对学生的种种期望,教会孩子精心学习,解除干扰,发现孩子一点进步,要及时鼓励,帮助他塑造右脑的形态。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最紧急的使命,在教育领域又如何体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助理总干事唐虔称,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资源还是不够。他分享了几个数字:全球每年有2亿6千万少年儿童失学,过去五年这个数字没有改变;2030年全球估计仍将有8400万儿童和青少年失学;到2030年估计只有70%的学生接受中学教育。
过去三年,疫情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唐虔介绍,联合国发布了一组数据,因为疫情,全球有1.5亿学生错过了线下学习机会,有2亿学生失学,90%的学生受到学校关闭的影响。由于疫情,半数以上的国家削减了教育预算,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香港南丰集团主席梁锦松在演讲中指出,教育应该包括知识、素养(技能)和品格(价值观)三个方面。做学问需要有一个广阔的知识体系,但最少要对一门学科有深度的认知与钻研。全面素养和知识能力,包括自我驱动的能力对人生发展很重要。自信不自满,输的时候不轻易放弃,有很强的自制力。要有成长心态,要坚持。但更重要的是品格的培养,包括诚信、责任感、承担精神、关爱、尊重他人、相互包容、维护公平、尊重法治等方面。
论坛还关注了元宇宙与教育的关系。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原副院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委会理事长尚俊杰介绍,元宇宙让教育更具临床感的学习环境,更具体验感的学习环境。同时,元宇宙的应用可以创造混合现实学习环境和创建更真实的学习环境。长期来看,元宇宙应该属于颠覆性技术。尽管元宇宙发展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尚俊杰认为,在深入研究教育元宇宙的顶层技术和标准建设的同时,也要谨防元宇宙神话。元宇宙不是教育的万能药,教育的资源基础建设还远远没有成熟。教育是个很缓慢的领域,不要指望有很快的变革。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内,主旋律仍然是教育信息化。
世界教育前沿论坛是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创办的一个跨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平台。第五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得到了合作单位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和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支持,得到了支持单位一丹奖基金会和田家炳基金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