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EO资讯

高校师生暑期去哪了?云南古生村迎来300多名大学生

商业视点 2022-08-17 创始人

这个暑假,云南大理古生村一下子热闹起来。村里一家小吃店老板笑称:“今年暑假,我们村的教育水平一下子提高到‘人均本科学历’!”

古生村坐落于大理湾桥镇中庄村,西靠大丽路,东临洱海,全村一共有400多户人家。7月1日,2022年全国科技小院研究生教育实践培训启动大会在该村启动,来自全国16所高校和培养单位的300余名在读研究生在这里开展为期50天的教育实践培训活动。

学生团队在监测点进行取样实验。欧阳永志摄

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做农家事......期间,同学们向村民科普科技知识、指导村民科学种养殖、辅导小朋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村民们也热情地教他们唱民族歌、跳民族舞、体验民族文化。此外,同学们在高校教师的带领下,分成洱海流域面源污染调研、农业绿色发展宏观设计、创建高值种养殖产业等六支队伍,在古生村及其周边区域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表示,在大理州建立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和科技小院,就是要破解农业面源污染和绿色转型发展的一系列瓶颈难题,创建学习实践平台,希望广大研究生秉承科技小院“三位一体”理念,坚持“四零”服务宗旨,不断创新和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新路子。

“科技小院激活了古生村的一潭春水。在古生村云集国内10多所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300多名师生,驻村长达近50天的盛景,将为大理州注入新时代的青春活力,也为历史悠久的大理带来了新风尚。”云南省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为破解洱海保护与农业高值协同发展的难题,今年2月,由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州人民政府牵头成立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在古生村建立科技小院,组建绿色高值种植和面源污染防控协同作战的多学科攻关团队,旨在阐明面源污染贡献,创建作物增值、污染防控和农民增收的“大理模式”,进一步发挥科技小院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

康锁倩和同学们在稻田取样。欧阳永志摄

康锁倩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一名在读博士生,常驻大理做有机水稻种植研究。经过课题组多年的研究,他们发现,洱海流域现在的有机水稻模式存在的问题是,有机肥料投入多,养分的释放规律和作物的吸收规律不匹配,造成氮磷流失引起了农业面源污染。

“我们现在主要做的工作,是通过优化种植模式减少氮磷的排放,从而减少面源污染,同时又能增加水稻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康锁倩说,“我是学农的,就应当知农爱农。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洱海保护和治理做些贡献,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同学们在监测点取水样。欧阳永志摄

家乡正是云南大理的学生刘俊,目前就读于大理大学本科二年级。得知有这个活动,暑假伊始,他便主动报名来参加古生村的面源精控科技小院项目,协助完成大量的监测、采样以及数据处理工作。他常说,大理是自己的家乡,能够有机会为保护洱海出一份绵薄之力,让他感到非常光荣。

来自云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雷柯颐今年也来到了面源精控科技小院。在导师的带领下,她与同学们一起负责古生片区“五纵六横”监测体系中共计21个主要监测位点的日常监测和降雨监测。雷柯颐说,自己非常珍惜这次参与洱海保护工作的机会,将竭尽全力去发现、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洱海农业转型和洱海保护贡献力量。(李依环、欧阳永志、田笛、王美璇)

(责编:李依环、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CEO资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苏B2-20221286

苏ICP备2022030477号-13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